• <tr id="ioewm"><input id="ioewm"></input></tr>
    <tr id="ioewm"><sup id="ioewm"></sup></tr>
  • <legend id="ioewm"></legend>
  •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研究生教育 > 导师介绍

    导师介绍

    潘君骅院士

    发布时间:2016-09-19
    【字体:       

    ?

    潘君骅 ,男,中国工程院院士,江苏常州人,19301014日生。1952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,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。1956-1960年被派往原苏联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读研究生,跟马克苏托夫通讯院士学习天文光学,获副博士学位?;毓笕栽谠ノ还ぷ髦?span lang="EN-US" style="line-height: 125%">1980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,1993年退休。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2000年受聘于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。

    潘君骅在留苏学习期间提出了检验大望远镜非球面凸镜的新方法,受到导师的重视,被苏方称为“潘氏法”。导师给他的信上说,这个方法将被用在苏6米望远镜的凸面副镜的制造上?;毓笤诔ご汗饣邮麓罂诰豆庋б瞧鞴庋低车募庸ず图煅檠芯?。此外,他还从事非球面在各类光学仪器中应用的研究,先后为诸如红外光谱仪,红外夜视仪的光学系统改善了成像质量。

    1980年调到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,主持了我国自行研制的2.16米天文望远镜及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工作,均担任题目组长。他亲自审核了全部图纸,亲自参加了光学装调,并拍摄到了该望远镜的第一张恒星(天鸽座 星)照片。2.16米望远镜获1997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,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获199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及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    潘君骅在“天文学报”及“光学学报”上发表文章多篇,并于1994年由《科学出版社》出版了专著《光学非球面的设计、加工及检验》。他曾任:中国天文学会理事、常务理事。中国光学学会理事,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现在还在国家重点计划中担任一些技术性顾问工作。

    附件:
      国产av综合第一页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